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品生活  > 正文

南京梅园新村老建筑群,见证了民国时期国家中心的历史

来源:原创     作者:陶小乐     点击量:15364次     时间:2019-05-23 16:05:29
梅园新村坐落在南京长江路的一条巷子里,已经成为了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小众旅游景点之一。
梅园新村有很多民国时期的老建筑,它们都很有特色,路边是一排排法国梧桐,院中种植了苍翠的松柏和铁枝海棠。蔷薇等芳香四溢的鲜花。

梅园新村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,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参加和平谈判时候办公和居住的地方。现在梅园新村已经专门设立了纪念馆,整个纪念馆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、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、周恩来图书馆等设施组成。
在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,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,在这里同国民党政府进行了10个月零4天的谈判。

中共办公旧址的主要建筑包括了一栋三层小楼和两栋两层小楼,在里面设有办事处、新闻机构、会议中心以及第十八集团军驻京办事处处长办公室等设施,还有当时办公人员居住的房间。
梅园新村十七号、三十号和三十五号都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。十七号是代表团对外办事机构,有外事组、新闻组、军事组、妇女组及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等。三十号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办公和住宿的地方。三十五号为董必武和李维汉等住地。叶剑英也在此住过。

周恩来图书馆是国内首家专门研究周恩来的机构,我们在图书馆中可以看到很多与周恩来一生事迹有关的书籍和资料。
图书馆收藏了有关周恩来的诸多著作、文献、照片和影像资料,详细的介绍了他一生的伟大事迹和历史贡献。在梅园新村,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很多民国时期的老建筑,更可以重温历史,缅怀为正义和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先烈。

22号,原国防部监视站。


南京梅园新村东北侧,是名为"雍园"的民国建筑群。这里道路整洁,绿树成荫,公馆林立,形态各异。
雍园1号是小诸葛白崇禧的公馆,这栋西式洋楼建筑在20世纪40年代被白崇禧租下并稍加装修,作为自己的住宅和公馆,该馆高两层,围墙高达2.6米,围墙上还有铁丝网,防卫非常严密。1948年李宗仁竞选"副总统"时,这里成为实际上的竞选决策机关。
台湾作家白先勇是白崇禧的第八个孩子,他1987年来南京故里重游后,写下《石头城下的冥思》一文:"1987年再回大陆,上海苏杭,访旧有之,更多的是赏心乐事……找到了南京旧居,大悲巷雍园一号的房子依然无恙,连附近的巷陌、比邻的梅园新村也没有多大变动"。



雍园民国建筑群北侧是桃园新村民国建筑群
桃源新村建筑群东至杨吴城壕,南至中山东路,西至南空部队,北至竺桥(巷),占地面积约2.6公顷。这里共有26幢风格不一的民国建筑,其中联排住宅5组9幢,最长的一幢长达52米。因蜗居于小巷深处,桃源新村建筑实体及绿化等多年来未遭受大的破坏。桃源片区的民国建筑多半是提供给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居住,它的建筑立面多为为杏黄色,富有南京地方特色。

桃源新村13—14号是郑介民公馆,两幢楼1947年后分别给了国民党联勤总部财务司长戴丹山、国民党国防部长秦一江作为寓所。

郑介民,看过谍战剧的都知道他是戴笠飞机失事后的保密局局长,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了。

梅园新村的对面,叫钟岚里,是一排新式的石库门建筑,据说这里曾作为国民政府的军统监视站,密切关注周恩来及其他中共代表团成员的一举一动。



梅园新村是南京的历史文化街区,以成片的民国建筑、小楼、灰墙、青瓦、名人故居和参天的法桐树,形成其独特的民国风情成为南京最具魅力的城市名片之一。
梅园新村在民国时期是全国的政治中心,军事中心,宗教中心和医学中心。历史上的梅园新村见证了国民革命的成功,国共的政治博弈,国民党的内斗。
高大的梧桐树,斑驳的民国建筑,深邃的街巷以及已经渗透进它们的那段历史,现在的梅园新村为我们留下了一扇窥探民国政治,宗教,文化和各阶层人士生活的窗口。在这里,从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公馆到社会精英、普通职员的住所,每一幢洋楼都有着一段沧桑的历史静待感兴趣的人们去发现;每一条街巷都承载着往日的辉煌与悲凉。江南梅雨的季节,阴霾的天气正是到梅园新村感受历史和民国文化的气氛。


 
收藏
    发表评论
    评论内容:
    验证码:  
    加入互动

    微信粉丝群
    微信粉丝群

    QQ粉丝群
    QQ粉丝群

    商务合作联系
    商务合作联系

    关注淘淘趣
    关注淘淘趣